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我在山裡遇見雲



離開台北在其它的城市裡生活,人與人、物品與物品的交流方式變得多出許多,但是關係嘛,則是單純許多又親近許多。藝術創作者會選擇待在都市,或許是因為它提供的工作機會較多,但若是選擇離開都市,則也更是為了追求更寬闊的視野與生活空間。
我所希望的工作室,就是這樣的一個樣貌:遇見山、遇見雲、營造關係。

阿里山是嘉義最為人所知的景點,不管是國內、國外,這座山都因為它的神祕和美麗承了個盛名。而自古以來山、水、空、雲,不正是所有藝術創作者們最夢寐以求的場景嗎?

阿里山的半山有個名喚石桌的地方,是高山茶產業的集散地,也是人們進山的第一個隘口。它是前往深山鄒族部落的叉點、也能夠在車程十分鐘之後抵達奮起湖。我的工作室,便是坐落在前往阿里山的公路旁,一間美麗的建築:茶雲居民宿之中。

民宿主人劉爸跟我一樣是個爸爸,相識過程也沒甚特殊,不外乎是買茶買畫、兒子女兒同學往往來來。真正特殊且值得珍惜的一點是:我們一類人都保有的樸實和赤誠。

茶雲居以其特點為名,管茶、管住、管創作;展水、展雲、也展畫。我的抽象水墨畫作大多在這個地方展出,不僅僅是因為與劉爸的交情,更因為自己認為抽象水墨此物,極適合在這個雲霧繚繞、茶水淋漓的地點,與空間交相把兩者的優點推展到最大。

試想,良宵借宿時在暈白的月下振筆疾書,感受水墨與茶、渲染與雲、賞藝的都是隱士而進出的都是山林,這樣的意象多麼美好而澄澈,不是嗎?

不說了,因為我要看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