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新一代設計展的新商業模式


本周赴台北世貿觀賞第三十屆的新一代設計展,撇開主視覺海報抄襲風波不談,學子們的創意仍是年年翻新、值得一看。但令我惋惜的是,新一代設計展中被虛擲的高含金量!
新一代設計展不同於世貿中心以廠商為導向的展覽,一般公司在世貿的展出多為新技術、新專利的展現,加以公司固定的商業模式與定價措施,能夠快速媒合買賣雙方的需求。反觀新一代設計展,雖然也有廠商前往洽談相關合作事宜,但對大部份的尚未對職業生涯有所規畫的設計系學生來說除了證明自己四年來的成就之外,似乎變得只是一個畢業門檻。

但是,新一代設計展就只有這樣嗎?

在這幾年參觀人數急遽增加的情況下,新一代設計展已經達到幾可媲美每年資訊展的規模,展場卻仍然以展示為主,未由商業導向來琢磨。學生為了新一代設計展付出的金錢支出包括了負擔展場租金、設計製作費用、展場布置等,林林總總每組成果約需花費六至十萬不等的費用,這還未計入學生的人力成本呢。但是學生的收入則幾乎只有四天展期中的小額進帳,在不以收入為導向的規畫上,整場展覽給學生相當大的負擔。這些花費與付出,難道我們不能以實際價值、而只能以心理滿足來回報?

那麼,若要進入交易,我們又該怎麼作呢?各校給予各分組學生主題不到一坪的過小坪數,沒有擺放產品預留販售的空間、學生更沒有相應的商營模式面對可能出現的業主。雖然各校學生人數眾多,可能協調展場空間的彈性也不大,但是,有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就擺在眼前而尚未有人注意!

那就是,把展台買回去!

把展台買回去聽起來雖不像一般民眾買著玩的消遣,但這是實際可以辦到的事,而對中小企業來說,更是綽綽有餘。學生展出作品的小空間,有許多都是完成度極高的展覽空間,搭配上巧思設計的畢業製作作品,整體更是精彩。但是,在四天的展覽之後,跟學生問起作品和展板的去向,基本上都是「丟掉」,無一例外!這就得啦,物美價廉、殺價容易,那麼,我們何不花購置一台電腦不到的金額,把它買回來物盡其用?

說到這些展示台與作品的利用,其一我們可以當作現成的櫥窗來使用、其二我們可以因為建立了這樣的聯繫關係慢慢跟學生洽談長期駐點事宜,如果是知名企業,買下幾十座傑出攤位,來個為期三個月的新一代展後展、一方面固著人才、一方面宣傳企業品牌,豈不妙哉!甚者,還可以導入藝術拍賣的模式,展期結束前整個攤位就被拍板買走,在評審獎之外另增一樁「人氣獎」又掀一波話題高潮!

新一代設計展當下,或許學生尚無可為,但是就讓我們對台灣設計的期待和支持學生現成產出來推動設計的滾滾浪潮!